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一个招娣的重生在线阅读 - 一个招娣的重生 第33节

一个招娣的重生 第33节

    “对呀!”宋招娣小声说,“不瞒您,我和姐姐们今年花市真赚到钱了,不想再站生产线了!大姐和姐夫想做个小生意,二姐和我还想继续读书,那可不就得在市里找房子租?这房子还真不好找呢!”

    她顺便托黄阿姨帮忙留心租房的事,要是能租在大学附近最好了。

    黄阿姨一口答应了,踌躇一会儿又问,“妹妹,我朋友还给我推荐了其他几支股票,喏,你再帮我看一眼?”

    宋招娣连说“我不懂”,可黄阿姨已经把写着股票名字和代码的纸放在桌上了,一眼瞄过去,两三个后来退市的股票。

    确定了,黄阿姨那个大户“朋友”就是个割韭菜的。

    g市现在商品房才三四千一平方,只要买了握在手里,十几年后能涨到几万到十几万一平方,用“遍地是黄金”形容一点不夸张,她是买不起,黄阿姨是有钱要往水里扔。

    这话她是没法跟黄阿姨说,即使说了,恐怕她也不会信。

    g市是全国最早建商品房的几个城市之一,不过直到这时房地产业还是半死不活,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搞的香港恒生指数两天内跌了快三千点,g市也受到不小的波及,商品房房价跟着香港跌了一波,完全看不出十几年后会一房难求。

    她想了想,换个说法劝,“阿姨,你现在的房子有电梯么?”当时家属院的房子大多数是六七层,有顺口溜这么说,三楼四楼厂长书记,二楼五楼会拍马屁,工人阶级顶天立地,也就是顶楼和一楼了。

    黄阿姨和老公现在的两套房一个在四楼一个在三楼,都是好楼层,但真没电梯。

    宋招娣提醒她,“新商品房都有电梯的,小区还有喷泉,有花园。我听说香港的房子也都有电梯。”

    黄阿姨一想,是啊,现在爬楼梯当锻炼了,以后七老八十了,还要爬楼梯锻炼?要是像隔壁老太太那样,腿脚不好了,要嘛会乡下老院子住,要么一整年下不了一次楼,连地气都接不到了。

    可她还是犹豫,“最近房价跌了那么多,珠江花园那房子刚打广告的时候四千一平,这才半年,降到三千了!”

    “阿姨,你买股票不也是有升有跌?买股票,你是买在高点还是买在低点?房子当然要趁它降价买啊!何况,股票呢,要是公司破产了就是一堆废纸,房价再跌,它毕竟还是一套房子呢!租出去每个月有固定收入,不也很好?”

    她怕黄阿姨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,股票不搞了,钱又放银行里等着贬值,又说:“钱存银行是有利息,可是物价会涨啊,你想想,95年那会儿物价涨得多快?钱放进银行时10元可以买两斤猪肉,一个月后拿出来,一斤都买不到!房子面积可不会缩小。再说,物价涨,房租肯定也跟着涨啊。”

    两人正说着话,宋改凤和宋秋凤回来了。刚开学时ic卡需求量很高,一会儿工夫就卖掉了一套卡。

    宋秋凤今天摩拳擦掌,一进宿舍就大胆开口推销,有一半的卡是她卖掉的,兴奋得双颊发红。

    她给自己定了目标,第一步就是先练好说话不胆怯。以后做生意,进货、砍价、招呼客人,人情往来,她可不能指望徐山平。他广东话还没她说得好呢!

    今天她就做得不错,看看,一会儿工夫,二手传呼机的钱就赚回来了!

    这时下午两点多了,姐妹仨告别黄阿姨,随便吃了点东西,去成教学院的教务处。

    进去一打听,今年成教3月16号开学,可选择的专业有十几个,她们来的正是时候。

    宋秋凤本来只是陪妹妹们来,可看着各种专业课程的介绍就看花了眼,什么课程都觉得自己以后用得上。

    教务处的老师听说她们是女工,稍微惊讶,又微笑说:“念书好呀,趁年轻多学点东西,艺多不压身嘛。成教考试要比自考要简单些,容易拿文凭,不过能报的科目没有正经大学那么多。我带你们到成教的教务处问问。至于妹妹嘛……”

    他有点为难,“唉,你得等两年,要么,可以试试自学考试。”

    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都是国家开设的继续教育,自考不限年龄,不过,考试难度要比成教高。

    另一个老师说,“我听说最近有建民办高中的,没有户口也可以上,但是……没有学籍还是没法拿毕业证,也没法参加高考。”

    其实宋招娣早就猜到会是这样,但仍不免失望。

    她安慰自己,没事,条条大道通罗马,大不了自考。上辈子她看到过“北大保安自学成才”的新闻,人家在北大看着大门都能考下来大学文凭,她只要抱着这颗求学的心,肯定能行。

    道路是曲折的,前途是光明的。

    宋改凤最想要学的是服装设计,但是中大成教没有这门课程,一个年轻女老师建议,“我有个同学在艺术学院当老师,他们今年搞了个继续教育的部门,有教成人画素描、水彩之类入门课程的,学了这些基础课程之后,明年可以来报平面设计。我先打个电话给她,待会儿你去问问。”

    姐妹几个谢过几位老师,拿上一堆材料又跑去艺术学院。

    艺术学院的继续教育的课程选择很多,不仅有素描水彩这些,还有一些雕塑、陶艺之类的短期兴趣班,还不限选课数量,只是价钱要比成教贵不少。

    改凤看了课程表,心动得很,可时间不行。所有课程都是周一到周五晚上七点到10点上课。这必须得住在市里才行。

    幸好每门课程都是十节课,一周一节,一期结束再开一期,寒暑假也有,那等她辞工了,再来也能跟得上。

    绕来绕去,还是得先找个住处。

    改凤拿上课程介绍和报名表,又问了许多问题,三个人一起去学校书店买了几本老师推荐的基础书。

    姐妹三人高高兴兴坐车回厂区,都觉得今天收获满满。

    “报名成教以后,会不会也有中大的图书证啊?

    “我问了,有!”

    “那太好了,以后咱们就能去图书馆借书了!”

    “不知道一次能借几本?”

    正说得开心,秋凤忽然问,“要是学校借的书弄丢了怎么办?”

    三个人心一沉。

    她们已经渐渐变成工厂里的异类。

    春节花市摆摊当然有人看见,于是有人传她们赚了大钱,但他们一概不认,只说是给隔壁铺子的老板打工的。打工仔谁能想到那什么胶囊衣橱的想法啊?

    可依然有人怀着妒意打听,那你们春节打工一共赚了多少钱啊?老板包的红包厚么?

    最近还流传起谣言,说她们春节白天在花市摆摊,晚上到酒店给小老板“打工”!

    怎么不是真的?没钱赚干嘛一休假就往城里跑?嘿嘿,肯定又去“打工”了嘛!

    被人嫉妒之后,你所有“与众不同”的行为都会被大惊小怪地审视,讽刺。

    看书啊?看什么书?哦,大家都看口袋小黄书,你看管理学?噢哟,还看美术书呢?学画画?想当画家呢!啧啧啧。

    更可怕的是毫无理由的恶意。

    改凤有一次急着去上工,笔记本放在床上没收,回宿舍找不到了。最后在女厕所垃圾篓里找到的。幸好是本新的,没写几页,要是写满了的她得心疼死。

    “等咱们租到房子就好了!”秋凤一想就忍不住微笑,“到时候咱仨弄个大桌子,再买个台灯放桌子上,想看书就看书,看多久都没人管!”厂里新的文体活动中心倒是开了,只是多放了一台电视,几张乒乓球桌,想看书也没个清静地。

    宋招娣十分乐观,“传呼号已经留给黄阿姨了,她肯定能帮忙打听到房子。”

    “对,找到房子,然后咱们就辞工!搬家!”改凤说完愣一下,搬家?

    对啊,她们终于要有一个自己的家了。哪怕房子不是自己的,但那会是她们真正的家。

    第38章 新名字(小修)

    我接下来的每一天,都……

    转眼到周三。

    宋招娣和二姐专门请了半天假, 午饭都没吃顶着大太阳就来了,生怕错过所长。

    这次总算见到真佛了。

    李所长已经听警员们和冯阿姨说过这姐妹的事了,他打量她们一会儿, 慢悠悠说, “改名字, 可不是小事啊, 你们想好了?”

    宋招娣索性把自己和二姐的求学计划也说了。

    “从前是爹妈不给念, 现在我们自己攒了点钱,想重新回去念书,自考也好, 成人教育也好,多学点东西, 以后年纪大了也能找个别的工作。所长您想想,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点名——宋招娣!我怎么抬得起头啊?现在不改,以后更难改了,我学位证书上绝不能还是这个名!”

    李所长想了想,“你们材料都带了么?我看看。”

    这是有戏啊!

    姐妹俩赶快把身份证、户口本复印件,还有厂领导写的介绍信都拿出来。

    李所长看了户口本复印件, 家里四个孩子, 二女儿叫“改凤”三女儿叫“招娣”,弟弟叫“家宝”;再看宋招娣的初中毕业证,门门成绩都很好,高中录取通知书上写的是“本届新生第四名”,心就软了。

    他也是有儿有女的人,不敢说所有孩子一碗水端平,一只手伸出来五根手指尚且不齐呢,对不对?但是女儿明明学习很好, 却不让她继续念书赶出来打工,他可干不出来这事!

    他放下录取通知书,问姐妹俩,“你们打算改什么名字啊?”

    宋改凤说:“宋诗远。诗歌的诗,远方的远。”

    姓王的警官插口说,“这名字不错啊,有什么意思么?”

    改凤解释,“因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与远方。”去年圣诞前她们姐仨在活动室做发夹,当时小妹鼓励大家加油干活时随口说了这么句话,她一下就记住了。

    “妹妹呢?”

    “余自新。”

    王警官笑,“妹妹名字也是自己想的?怎么讲啊?”

    宋招娣说:“余生的余,自强自信的自,不断更新的新,意思就是,我接下来的每一天,都要自强不息,日有新得。”

    她从前跟媛媛说过想改名的事,要改就连姓都改了!反正她又不是老宋家的人!但改个什么姓呢?媛媛提议她姓“余”,余,也有“我”的意思。

    还有别的什么比“我”更适合的姓么?一个被父母洗脑、奴役了几十年的人,必须时刻记得,自我才是最重要的。你可以是别人的女儿、妻子、母亲、姐姐,但你首先必须是“你自己”。

    余自新,也就是一个新的自己,一个每天不断学习、自省的人。

    当初瞪眼睛赶她们走的刘警员听了怪叫,“姓也改啊?你爹妈生你养你这么大,你把姓都改掉?啧。”他撇嘴看宋招娣,摇头,“你这个女仔啊,啧啧啧!”

    李所长看着两姐妹写下的名字,“妹妹,你真的连姓都要改啊?”

    宋招娣扒开头发给他看,“冯阿姨可能跟你们讲了——这是我自己撞的,其实我以前被打的伤更多。谁不开心了就踢我一脚打我几拳出气,家里有桌子,可是我不能在桌子上写作业——那是给弟弟的!我只能坐在地上,把作业书本铺在床上写,烧饭晚了一点,我爸赌钱输了,喝酒了,撕我的书和作业不知道多少次,一边撕,一边骂我踢我……”

    她咬了咬唇,含泪问李所长和王警官,“叔叔,旧社会的奴仆被解放了,还愿意跟着地主姓么?家里的脏活累活全是我干,鸭是我养的,鸭蛋是我腌的,猪草是我割的,猪是我喂的,饭菜也是我烧的,可是鸭蛋和猪肉摆上饭桌,我想吃一口——不行!我伸筷子就会被打被骂——这不是旧社会的奴仆是什么?”

    李所长还没说话,刘警员吆喝,“再怎么说,那也是你们父母!讲什么地主奴隶的鬼话!生恩大于天,懂么?”

    宋改凤抹着泪小声说,“我们姐妹几个在厂子里打工,每天站生产线十几个小时,脚板胳膊累得都不是自己的了,这么干一个月赚一千出头,要把大头寄回家,自己只能留一两百,这不是奴隶是什么?”

    刘警员这才瘪了瘪嘴不吭声了。

    办公室里一时间很安静。

    姐妹俩紧张地看着李所长,生怕他改了主意。

    没想到他低着头打开抽屉翻了一会儿,拿出两份表格,“填好。照片有吧?快的话,两周后你们就有新身份证了。”

    宋招娣拿着这份“身份信息变更”表格,手指颤抖,还没来得及写一个字,眼泪啪嗒一下滴在纸上,她赶紧擦掉泪,可是更多的眼泪涌了出来,改凤想到姐妹们从小到大受的委屈,也哭得说不出话。

    “哎唷,这是干什么?”姓王的警官夺过表格,“来来,我给你们填!”

    李所长端着茶杯站起来,“我去泡杯茶。”

    所长一走,刘警官站在一边看同事帮人填表,又阴阳怪气说,“你们两个,改名字可以,以后可不能不孝顺!不然要糟天打雷劈的!”

    宋招娣装着擦眼泪,没搭理他。她心里说,你这鳖儿真是走运,晚生了几十年。

    要是在毛爷爷时代,你刚才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典型的封建思想,妥妥的落后分子!过组织生活的时候在要全体党员同志面前做自我批评的。

    等等——就你这思想水平,还想入党?做梦去吧!

    王警官也嫌他多事,“人家小姐妹全部工资都给爹妈了,你每个月给你老娘老豆多少啊?讲孝顺也不是这样讲的啊!”